[新浪VR原创]
提到VR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方式都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它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和虚拟世界进行互动。实现人机交互不仅需要复杂的软件算法,更需要大量硬件的支持。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VR人机交互中最重要的硬件--传感器。
在我们与机器的“交流”过程中,传感器扮演着“翻译官”的角色,它让机器可以“理解”我们的指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纽带。
但当问到传感器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它的作用是什么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下面让我们来掰扯掰扯传感器。
█定义
在我看来,传感器基本上是在扮演“翻译官”的角色。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那么如果我是“传感器”,这段定义经过我这个传感器处理后就是:能够检测一种信息然后转换形式,使另一对象能“听懂”的器件或装置。
对位到VR设备中,如果前者是人类的动作,那么后者就是机器接收到的数据指令,中间接收信息-转换-输出指令的一系列动作就是传感器的工作。
说完了定义,再掰到VR设备中来。
█VR设备所应用的传感器类型主要可分三类:
①惯性传感器
第一类:IMU传感器也叫惯性传感器,主要作用为捕捉头部运动。部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
这货主要作用于头部运动的追踪。在现在的VR设备尤其是移动VR设备中,我们体验最多的就是头部运动追踪,它可以检测头部的运动然后将头部运动的信息传达给设备,使对应画面也跟随头部进行运动。如果你还是不懂什么是头部运动追踪,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带上头显,画面正前方有个杯子,向右45度有位妹子,那么当你的头部向右转动45度后,你的正前方画面中就是那位妹子了,向左45度是杯子。
这是头部转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头部的距离追踪。
再假设:你的嘴离画面正前方妹子的嘴10cm,将你的头靠近她10cm,经过传感器的处理,机器做出反应调整画面,那么在画面中你看到的妹子就离你0cm了,是的你已经吻到她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整个头部移动的过程,画面都是跟着在动的。
②动作捕捉传感器
第二类,动作捕捉传感器,包括红外摄像头和红外感应传感器,主要用在全身的动作捕捉,比如前后左右的移动。
顾名思义,人家就是捕捉动作的,不同于头部动作捕捉的是,它是用来捕捉全身相对于地面的摆放姿势的。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比如:你与妹子的距离是2cm,将身体向她靠近18cm,传感器检测动作-处理-传达信息,然后机器随时跟随调整画面,就可以看到画面中的你也向她靠近了18cm,这时候真实的你们和画面中的你们距离均为-16cm,是的就是这么神奇。
③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第三类,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广泛使用的包括佩戴检测用的接近传感器、触控板用的电容感应传感器等。
“其他”这俩字就注定了它丰富多彩的一生。因为其中包括的传感器不仅多,而且很多都是黑科技,比如。。。
接近传感器:佩戴时屏幕亮,反之不亮。
电容感应传感器:触控板使用,你懂得。
红外摄像头:检测眼球动作
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已经应用在VR设备中的传感器,还有一些有待于开发的黑科技,其中包括追踪眼球用的红外摄像头,实现手势识别、AR功能的传感器等。这些更高端的科技正处在研发阶段,还没有到达消费级。不过一旦技术成熟并应用在VR设备中,对于VR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来说势必是颠覆性的改变。
总之,VR传感器是人与机器交流的话语传输者,它是一个“翻译”,检测人类的命令让机器收到数据并采取动作。他是实现人机交互最重要的一环,他几乎能被利用在所有人机交互的场景中,传感器能满足你对人机交互生活的所有想象。
是的,未来已来。 如此期待,辣么可爱。